近年来,网页电话轰炸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。这种攻击方式通常通过恶意网页或脚本,利用受害者的浏览器自动拨打大量电话,导致目标号码短时间内被频繁呼叫,严重影响正常通信。攻击者可能通过伪造验证码、虚假中奖信息等诱导用户点击链接,从而触发电话轰炸程序。其危害不仅包括骚扰和隐私泄露,还可能被用于敲诈勒索或干扰企业正常运营。
网页电话轰炸的实现主要依赖两种技术:一是利用WebRTC(网页实时通信)漏洞,通过浏览器直接发起呼叫;二是嵌入恶意JavaScript代码,自动提交表单或调用电话接口。例如,攻击者可能伪造一个“免费领取礼品”的页面,用户点击后,脚本会反复向目标号码发送呼叫请求。此外,一些灰色工具甚至提供“轰炸套餐”,允许付费定制攻击频率和时长,进一步降低了犯罪门槛。
普通用户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:避免点击不明链接,尤其是要求授权麦克风或摄像头的网页;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,关闭不必要的WebRTC功能;安装广告拦截插件或安全软件。企业则需加强服务器防护,监控异常流量,并对电话系统设置呼叫频率限制。运营商也可通过识别高频呼叫模式,主动拦截可疑行为。
网页电话轰炸不仅违反《网络安全法》,还可能构成寻衅滋事或敲诈勒索罪。2023年国内已有多起相关案件侦破,涉案者被追究刑事责任。从道德角度看,此类行为严重破坏网络信任环境,需通过技术升级、公众教育和法律严惩多管齐下治理。用户也应提高警惕,遇到骚扰时及时保存证据并报警。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防御手段将更加智能化。例如,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呼叫行为模式,实时阻断异常请求;浏览器厂商也可能默认禁用高风险API权限。同时,跨平台协作(如运营商、安全厂商、司法机关)将成为打击电话轰炸的关键。公众唯有保持安全意识,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黑色产业链的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