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高炮电话轰炸成为了一种令人困扰的骚扰手段。这种方式通常通过自动化软件或拨号设备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起大量呼叫,导致手机或座机持续响铃甚至瘫痪。攻击者可能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技术隐藏真实号码,或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实施精准骚扰。其目的多样,包括恶意报复、敲诈勒索,甚至是不法分子测试号码有效性以用于诈骗。
这种骚扰行为不仅影响正常通讯,还可能引发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。受害者可能因频繁来电无法接听重要电话,或被虚假威胁信息误导。更严重的是,部分高炮轰炸会伴随诈骗话术,例如冒充公检法或银行人员,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泄露隐私。长期遭受此类骚扰,还可能导致焦虑、失眠等健康问题。
若遭遇高炮电话轰炸,可采取以下措施:1. 启用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或安装安全软件;2. 暂时开启飞行模式或呼叫转移,切断骚扰源;3. 保留通话记录、录音等证据并向警方或运营商举报。此外,避免随意泄露手机号码,尤其在非正规平台注册时需谨慎。运营商也可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并封堵异常呼叫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均明确禁止恶意骚扰行为,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。2022年公安部开展的“净网行动”中,就曾打击过多起利用高炮轰炸实施敲诈的案件。受害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要求骚扰者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。
除了依靠技术手段拦截,公众还需提高警惕性。例如,对陌生号码的威胁性话语保持冷静,切勿轻信转账要求。同时,社会各界应加强协作,运营商需优化反骚扰系统,执法部门则要加大打击力度,共同遏制这一黑色产业链的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