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人反映频繁接到陌生号码的轰炸式来电,这些电话往往以推销、诈骗或恶意骚扰为目的,严重干扰日常生活。这类“坏人轰炸电话”通常通过虚拟号码或改号软件拨出,甚至伪装成银行、快递等正规机构,让人防不胜防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提高警惕,同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。
骚扰电话的套路五花八门:有的冒充客服声称“账户异常”,要求提供验证码;有的谎称中奖或低价促销,诱导点击钓鱼链接;还有的纯粹是恶意呼死你,通过连续拨号扰乱正常通讯。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黑产链条,比如非法获取个人信息、利用网络电话技术低成本批量拨号等。了解这些套路,才能避免落入陷阱。
目前多数手机系统或安全软件都提供骚扰拦截功能,可自动标记并屏蔽可疑号码。此外,运营商也推出了“防骚扰”服务(如中国移动的“高频骚扰电话防护”),能过滤异常呼叫。对于顽固骚扰,建议保存证据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平时还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随意填写手机号注册不明网站。
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网络安全法》,恶意骚扰电话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2022年工信部曾开展专项治理,封停涉诈电话超1亿次。若因骚扰电话造成损失,受害者还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。尽管治理难度大,但联合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仍是遏制这类乱象的关键。
遇到轰炸电话时,切勿慌张或轻信对方说辞。直接挂断后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切勿回拨陌生号码或透露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内容。日常可设置白名单模式,仅允许通讯录联系人呼入。技术防护与理性应对结合,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骚扰电话的危害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