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公司资讯

电话轰炸黑产链:暴利背后的法律陷阱

时间:2025-08-03   访问量:1005

轰炸电话背后的灰色产业链

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轰炸电话”的非法手段悄然兴起,甚至被某些人包装成“赚钱捷径”。所谓轰炸电话,是指通过软件或平台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骚扰电话或短信,导致对方通讯瘫痪。这种行为不仅涉嫌违法,还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权。然而,在一些隐蔽的网络角落,仍有人以“接单代炸”“包月服务”等形式牟利,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。

运作模式与利益链条

轰炸电话的运作通常分为三个环节:需求方(如恶意报复者或黑产团伙)、中介平台(通过社交群组或暗网接单)、技术提供方(开发轰炸软件或租用服务器)。“从业者”以每条短信或每次通话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的价格收费,若接单量大,月收入可达数千元。部分平台甚至提供“套餐服务”,例如“100元轰炸1小时”或“包周优惠”,吸引法律意识淡薄的用户参与。

法律风险与严重后果

根据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刑法》,轰炸电话行为可能构成“寻衅滋事罪”或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”,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。2021年,某地警方曾打掉一个通过轰炸电话敲诈商家的团伙,主犯被判刑并处罚金。此外,受害者可通过运营商举报或报警,技术手段也能追溯轰炸源头。参与其中者不仅面临法律制裁,个人征信记录也会受损,可谓得不偿失。

如何防范与正确维权

若遭遇电话轰炸,建议立即开启手机拦截功能,保存骚扰记录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对于普通用户,需警惕“轻松赚钱”的陷阱,任何涉及骚扰他人的“兼职”均属违法。社会也应加强普法宣传,从需求端遏制这一黑色产业。真正的赚钱之道,永远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。

上一篇:电话轰炸陷阱:违法风险与防范指南

下一篇:电话轰炸:危害、反击与法律防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