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网页版电话轰炸成为网络骚扰的新手段。这种技术通过自动化脚本或在线平台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呼叫或短信,导致对方通讯瘫痪。其原理是利用网络接口或虚拟号码批量发起请求,成本低且隐蔽性强。然而,这种行为涉嫌违法,可能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甚至《刑法》,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和生活困扰。
若手机突然频繁接到陌生号码呼叫,且响铃后立即挂断,可能是遭遇了电话轰炸。其他迹象包括短时间内收到大量验证码短信,或号码被标记为骚扰电话。攻击者常通过恶意链接、钓鱼网站获取目标信息,因此需警惕不明来源的短信或网页,避免点击可疑内容。
遇到电话轰炸时,可立即启用手机的“勿扰模式”或安装拦截软件(如腾讯手机管家)。同时,向运营商举报骚扰号码,部分运营商提供“应急防护”服务。对于长期骚扰,建议保存证据并报警。普通用户应避免在不可信网站填写手机号,定期检查账号安全设置,降低信息泄露风险。
尽管电话轰炸工具被某些人用于“恶作剧”或报复,但其本质是网络暴力。我国法律明确禁止此类行为,情节严重者可构成“破坏通信自由罪”。技术本身无善恶,使用者需遵守底线。公众也应提高安全意识,不购买或传播相关工具,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上一篇:紧急联络有技巧,高效沟通避骚扰
下一篇:苹果手机轰炸软件真相与防范指南